欢迎访问校湖南农业大学子弟小学
站内搜索:
栏目导航
教学随笔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师频道 > 教学随笔
让高年级学生互相批改数学作业的尝试与思考
【字体: 】   【时间:2015/08/25 12:00:00】  【作者:admin】  【关 闭】  【打 印

让高年级学生互相批改数学作业的尝试与思考

粟湘沙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农业大学子弟小学,湖南 长沙 410128

 

  要:让学生互相批改作业是近年来教坛上争论不休的话题,承受着来自社会、学校、家长的多重否定。但是,让学生参与作业批改的优点是不可否认的。笔者以高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不断的尝试与探索获得启发:让学生参与数学作业的批改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与良好习惯的养成是有益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正确引导与实施。本文从批改作业的内容、时间、过程监督与评价等方面探讨可行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数学作业,批改,尝试,思考

 

批改作业是教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进度的主要途径之一。传统的作业批改方式以教师全批全改为主,教师固然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获得最直接的反馈信息,但是教师与学生沦落为检查者与被检查者的关系,忽略了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另一方面,全批全改的工作量大,教师在大量重复性的工作中很难做到精细批改,大多数情况是打“√”或“×”。让学生互相批改数学作业,这种全新的作业批改方式犹如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个人承包制,经受着来自社会、学校、家长的多重否定。我不免疑惑:“数学作业是对教师教学的巩固,学生既然能做作业,难道不具备判断作业对错的能力吗?学生批改作业是否又可以看成是完成纠错题呢?”我在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尝试让学生参与作业批改,互相批改作业。

一、尝试案例

案例一   教学六年级的分数简便运算时,学生对运算定律、简便的方法都掌握较好,可就是有一点让我闹心:不写过程或者省略关键过程,直接写结果。其实,学生能很快地算出结果,说明他的思维过程是正确的。从这点上看,不写过程也可以。然而,忽略过程,重视结果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弊无益,粗心、涂省事将成为这些学生的学习通病。繁杂的计算若不写过程,正确率很难保证,学生很容易在简单的计算上出错,如2.73+7.27应该等于10,结果学生心算得1。由于省略了2.73+7.27这关键的一步,学生很难检察出来。不写过程的危害性没少和学生说,我也没少做“补漏”工,但学生依旧是“外甥打灯笼。”针对学生特别喜欢挑刺从而获得成就感的心理特点,我让学生按平时老师的批改要求互相批改作业。看着同学们圈圈点点的较真劲儿,批改的效果强过以往任何一次老师批改。学生批改作业是再学习的过程,通过反复的交流互助与潜意识地自我对比,优点、技能得到强化,缺点与错误得到重视与纠正。经过这次互相批改后,困扰了我很久问题就这么“不治而愈”了。

案例二   角的教学,检查量角画角的作业是老师最伤脑筋的问题。如果一个班50人,每个学生只画四个角,老师就得量200个角。这是一个简单而重复的过程,学生已学习了量角的方法,完全能胜任互相批改这项工作。让同桌互相检查作业,检查角是否画得正确(允许偏差2度)、角的符号和度数是否都标上了。这不是一个简单地分担教师的工作负担的问题,而是学生对量角画角技能的再学习和巩固,同时从同伴的作业中吸取经验。因此,我在上课前,先拿出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先自查作业,然后相互检查作业。我只是在教室里来回巡视,解答学生作不了主的疑惑。在这种互相批改中,甚至是在批改过程中引发的争论中,学生的角画好了,不用教师再三强调要用铅笔画图、角的两条边要画直、画完角以后画标上角的符号和度数……

案例三   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这课的课堂练习中,我打破常规的教师出题——学生做题——教师批改的练习模式,让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写五个小数、五个分数、和五个百分数,然后交给同桌,要求把小数和分数改成百分数,把百分数改成小数和分数。同桌解答完后,再交还给出题同学,由出题同学进行检查批改。当然教师要求同学在出题时不可故意刁难对方。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兴致盎然,交换出题、交换检查、争论结果、复查……学生的收获至少是传统练习模式的三倍以上。自己得到了练习,批改时又复习巩固了一遍,在批改的同时他学会了如何检查,还能汲取同伴作业中的优点和经验,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做这些事时是那般兴致勃勃,真是一举多得啊!

二、互相批改的优点

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过:“ 数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1]高年级的学生,完全有能力胜任这项工作。学生互相批改数学作业,有助于查漏补缺,汲取他人经验与教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查能力,养成良好的检查习惯。

1、巩固旧知,查漏补缺

让学生互相批改作业的过程,是对知识与技能的再次复习巩固的过程,也是学生发现自身知识或是习惯等方面不足的过程。如果双方解题方法一致,老师也认可,那么这就是复习巩固。如果双方解题方法不一,那么在交流过程或寻求教师帮助中,学生会发现自身对这类知识的掌握与运用的不足之处或是错误之处,以便及时修正、调整。

2、相互学习,汲取经验

让学生互相批改作业的过程,就是赏评同伴作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在检查作业,同时还在对比自己与同伴的作业,从而潜意识地学习同伴的优点,汲取同伴失误的经验。“他的字写得真漂亮”、“脱式计算时等号对齐确实要好看些”、“分数计算时还是要写两格好些,这样约分时就不用挤在一堆了”、“我的作业布局比他的好一点,一行做两道题太挤了,没更正的地方”……这些潜意识里的结论,学生虽然没有明说,但他真真实实地感受到了,比我们老师在讲台上讲十遍都强!

3、培养良好的检查习惯

如今,家长和老师都有同一个困惑:“孩子不是不会做题,但他就是检查不出自己的错误”。这是必然的,老师和家长整天把“检查”二字挂嘴边,也教给了他检查的方法,但不经历实战,孩子又怎能掌握检查的方法和诀窍呢?孩子会自觉检查作业吗?老师就是强调了,学生就一定会照做?回想我们平时教学时,学生最喜欢做哪种题型?正是那些判断正误并更正的题目。这不就是检查吗?不就是在批改别人的作业吗?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利用身边唾手可得的好资源呢?同时,在作业批改的过程中,老师可教学生一些检查的方法,让学生用合适的方法检查他人的作业。在一次次的作业互相批改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套检查方法,并养成良好的检验习惯。

三、可行的实施策略

让学生互相批改作业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但是,缺乏良好的引导与监督,再好的方法也只会走向它的另一面——有弊无利。那就真如反对者所言:“这是老师的偷懒减负的借口!”如何引导学生互相批改作业,提高作业批改的质量与效率?我认为要有效实施学生互相批改作业,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不以教师减负为目的。作业是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渠道,教师通过作业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运用情况,学生通过教师的批改查漏补缺。让学生互相批改作业不是叫几个成绩好的同学照答案划“”、“×”,而是让全班同学集体参与——同桌间相互批改。我提倡的互相批改的目的是让全体学生有一次修改错误的机会,多一次复习巩固的机会、多一次向同伴学习的机会,而不是让学生成为打“”或“×”的临时工!每次学生互相批改后,教师仍应一一细看,再打上评语,切不可学生改完就完事了。

2、选择恰当的作业内容。并不是所有的作业都能互相批改的。例如分数应用题就不太合适。通常情况下,这类应用题有多种解题的方法,但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掌握这些解法。如果让学生互相批改应用题的作业,当然对于接受能力强的小部分学生而言,他是受益者。但对于更多的学生而言,面对这样一份作业,他是盲然的,不知道对错,甚至还会摧毁他的自信心。这部分同学最大的特点是“人云亦云”,缺乏自信。因此,这类作业应由教师批改。一般说来,新课的作业不宜互相批改,一是学生掌握的层次不一样,二是教师更需要第一手的反馈信息,以便及时调整教学。但对于经常性的计算小练习、作图和一些课堂小练习,就可采用互相批改方法。

3、保证批改时间

学生互相批改作业,宜在上课时间进行。课间批改,占用了学生的休息时间,学生心里想着玩,无法净心批改,产生敷衍现象。课堂批改,保证了学生的批改时间,使学生得以认真检查,及时与教师沟通,得到教师的指点与帮助。

4、参与批改活动,加强过程监督

一般说来,学生互相批改作业要收到实效最好是在课堂内完成,有利于教师的参与与过程监督。教师巡视时,一是要了解学生做题时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补偿教学;二是要明了作业批改过程中产生的争论及争论的焦点,及时、准确的获取反馈信息,对关键性的问题进行强调,查漏补缺;三是解答部分学生在作业批改中碰到的问题,及时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四是督促学生以负责的态度参与作业批改,及时发现“偷工减料”现象,并予以矫正。

5、加强二次批改

二次批改包括两个方面:学生批改和教师批改。

学生二次批改是指第一次批改时发现错误的作业督促同伴更正后的再批改。这部分批改我通常是实行“个人负责制”。经常,我们数学老师最恼火的是我们辛苦批改的作业,学生视“”、“×”而不见,错的还是错的,不会主动更正。更常见的是,数学老师只要一听到下课铃响,就拎起几本需要更正的作业直往教室门口赶……而在作业互相批改中,仍由批改者负责指导更正。

教师的二次批改是指学生批改后,教师仍旧要批改定等级。通常,我实行互相批改时,都只要学生打“”、“×”而不打等级,一是因为学生的评定标准不一,定等级也就有失公平。二是学生也是学习者,掌握层次的差异性导致批改错误的产生。教师可利用再批改及时纠正学生的批改错误。三是教师以这种方式暗示学生:你的作业老师不是不看了,一样会详查细看。现在的孩子很聪明,鬼点子也多。一旦他们发现老师偷了懒,没再看他们批改的作业,那他们的鬼主意就冒泡了——乱打“”,或是只有答案正确过程或列式错误就都来了。这样可以减少督促同伴更正和再次批改的时间。这还真是应了赵本山那句广告词:“他好我也好。”当我找到这些同学指出他们的“纰漏”后,我看到了他们转身时那吐出的舌头。这样几次后,学生就行成了负责的习惯,正确地对待互相批改作业。

6、重视评语的激励功能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2]学生在完成作业批改后,用一句简单评语表达自己对本次作业的感受或是对同伴的鼓励与期待。如:你的作业写得真漂亮、你的字写得比以前好多了、你可以把字写好的……心理学家认为,每个人都有获得认同的需要,都渴望被他人赏识和称赞。学生也不例外。实践证明,获得肯定与鼓励的同学总是朝着评价所指引的方向努力。肯定、鼓励性的评语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获取进步的动力。教师的评语要体现对作业完成者和批改者两方面的评价。

互相批改作业,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与监督下进行的,以巩固知识,提高学生能力为本。数学作业应结合多种批改形式,采取自我批改——互相批改——教师批改的步骤,决不能一味让学生互相批改。当然,让学生参与批改作业这还是一个全新的批改形式,如何实现它的价值与意义,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实践与探索。

 

参考文献:

[1] 林革.浅论小学数学作业批改的方式和原则[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1,(05)

[2] 林美娟.略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语的功能[J].科技信息,2009,(29)

[3] 许安.浅谈数学作业批改的有效性[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23)

[4] 张芹,张悍.教师零作业批改的意义[J].新课程(中学版),2008,(07)

[5] 李新霞,张建国,乔秀梅.谈传统作业批改方式教学的改革[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8,(09)

[6] 游永金.将评语引进数学作业的批改中[J]小学教学研究,2007,(01)

 

作者简历:

姓名:粟湘沙 

性别:女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农业大学子弟小学

邮编:410128

职务与职称:教导主任,小学高级教师

联系电话:0731-84618140

 

本站所有资源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违者必究。
© Copyright 2019 All Right Reaserved. 拥有所有版权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湖南农业大学